城市‧性格 – 從生活質素說起(1)
九月 28, 2009
大清早睡醒,走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道。
這是最好的旅行方式。
你會看到當地的生活狀況,不只是旅遊書中的介紹。
行經一個公園,為什麼只有四個人,但有三四十隻狗?
好奇心是最強大的動力,推動一個人去尋找。結果我走近他們,用西班
牙文問個究竟。問問題他們聽得明,但回答我只明三四成,但總算知道
狗狗是社區鄰里的,他們負責照顧。雖然未完全達到目的,但也不想阻礙他們的工作,於是繼續漫遊。去到另一個公園,同樣的情景又再出現,這一次更加是男人與二十隻狗。再度提起勇起,要找出狗狗故事的真相。
經過熱身,我講和聽都有進步,原來這是政府安排的服務,每天早上聘請專人 三小時,讓繁忙的狗主可以在上班時交狗狗給公園裡的照顧員,照顧員就會跟狗狗逐一散步及玩耍,避免主人
因為忙碌而疏忽照顧狗狗。這個三贏計劃首先令到狗狗的生活需要得到
照顧,亦令減輕了狗主的負擔,不用為兩餐奔波之餘還要拖著疲倦的身
驅帶狗狗去散步。
當然,還可以製造就業機會。
在香港,提高生活質素是每個人的願望。但主流想法是我們自己要努
力,不應該依賴其他人和政府,而演繹方法當然是努力工作,搵多些錢,
然後你就可以安居置業。在香港,提高生活質素很多時被論述成個人的
責任。大家不但沒有質疑,還衷心相信,甚至有人不按這價值觀生存,就會
被排斥或歧視。布市這項由政府主導的計劃對香港的核心價值有啟發作
用:生活質素的提升跟社區,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有莫大的關係,不要單單從
個人的層面思考這問題。個人當然要努力,但社會政策所創造出的環境更
是我們要參與改造的。試想想,若香港跟所有已發展地區看齊,實行五天
工作,香港人的生活質素會有多麼大的提高?
所以提升生活質素,除了可以從個人開始外,還需要從社區開始,從政策開
始。
廣告
3 則迴響
leave one →
Goos……this is my dream job!!!!!!!
首先,政府要先睇到動物的生活權和需要;第二,生活空間,讓人與寵物共存於同一空間;第三,認清寵物的狀況,不要以為動物一定會咬人.
其實貓也要的,我晚晚沖涼前和上午起床也要親親貓兒,不然牠們會不高興。